福州我爱我心理咨询中心

有一种焦虑,叫作怕孩子焦虑丨时代症候

2016年10月11日 09:30

作者李松蔚

哭是孩子在处理焦虑,而当我们掌握越来越多的理论、学习越来越多的技巧,试图越俎代庖帮助孩子处理焦虑的时候,怕孩子哭就变成了父母的焦虑出口

每到秋天开学,都有年轻爸妈谈起分离时刻的焦虑。朋友圈里,到处都在讨论孩子入园入托入学,如何化解孩子的焦虑,使其欣然领受。专家支招,无非是提前给孩子做心理建设让孩子带上自家的玩具或照片提前熟悉环境之类。好是好,可是这些话题反复炒作,就形成一种潜在的信息:分离焦虑是糟糕的,要尽量避免。

这大概是一种既无谓也无益的抗拒。

我们知道,分离焦虑绝不是一个病理的概念,人人都有,再正常不过。孩子进入不熟悉的环境,学习新规则,适应和陌生人相处,最头疼的是和家人分开。孩子对客体的概念与成年人不同,对他们来说,看不见妈妈就等于妈妈消失了,他不确定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回家,也不确定家人是否仍然爱他。

如此剧变,不焦虑才怪!这焦虑本来就是正常的,虽然痛苦,却可以看作一种必经的疼痛。经历了这个阶段,孩子就可以学会与焦虑相处。

比如,他们开始放声大哭。哭是应对焦虑最原始的办法,一方面可以释放部分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唤起关心,得到额外的关照。所以也有一种说法: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他们哭是哭给父母看的,父母不看,也就不哭了。

能发展出这样的策略,说明孩子已经开始学习定向地使用哭声,多少也是一点进步。孩子是在不断进步的,哭是第一步,哭得多了,熟能生巧,就会摸索出更多应对体内情绪的办法。

我们在这里做了一个区分:焦虑是一种情绪,而哭只是一种应对方法。做个类比,正如生气和打人的关系一样,一个人对情绪还没有掌控能力的时候,一生气只会打人,但随着他慢慢熟悉自己的情绪,就会有更多的处理方式。孩子刚开始焦虑的时候也只会哭,但是渐渐地,他发现除了哭,还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比如转移注意力去玩玩具,放松下来吃好吃的,把父母的形象内化到心里,使用理性……不用担心,无须报一个辅导班让孩子学会这些技巧,只要让他们待在安全的环境里,适度地暴露于焦虑之中,他们总会自然而然地发展出各种能力。

但这样一个过程,现在的家长却很难耐受。对孩子来说,哭是正常、健康的,甚至是积极的手段,但对父母来说,性质却完全两样。双方对哭的需要刚好相反。父母本能地心疼孩子,在这种时候,如果反复强调尽快让孩子摆脱分离焦虑,父母心疼之外就会有自责,任由孩子哭成这样,我是不是做错了?或者,我是不是太无能?

某种意义上,尽快让孩子摆脱分离焦虑能增加家长的掌控感,但同时又让他们感觉更加失控。知道焦虑是正常的,不必过多担心,但一旦听到孩子哭,就陷入我该怎么办的惶急中,完全意识不到这本来就是孩子的适应过程。这时候,哭就成了敌人。父母千方百计哄孩子不哭,求孩子不哭,命令孩子停下,或者因为哭声而难以放手。

这是好心办了坏事。要么让孩子感觉哭是不好的(明明是他们用来处理情绪的方式),要么让孩子觉得哭是最好的,只要一哭就万事大吉,使父母心疼、妥协甚至不敢分离——就不需要再探索新的适应之道。

不管哪种结果,都妨碍了孩子自然学习的过程。

其实,父母也有自己的分离焦虑。市面上流行的那些安抚孩子的论调,很大程度上只是在迎合父母的焦虑。哭是孩子在处理焦虑,而当我们掌握越来越多的理论、学习越来越多的技巧,试图越俎代庖帮助孩子处理焦虑的时候,怕孩子哭就变成了父母的焦虑出口。殊不知,焦虑从来不是问题,之所以有时成为问题,是因为我们把这种情绪本身也当成了一个焦虑对象。

心理咨询流程

福州我爱我心理咨询中心预约流程


地图地址

福州我爱我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福州市鼓楼区北二环中路恒力博纳广场2号写字楼524室


关于我们

福州我爱我心理咨询中心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