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我爱我心理咨询中心

给自己下个诊断然后去看精神科?

2022年5月15日 09:30

在最近几年,精神病院里发生着一些奇怪的事情。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或年轻人,络绎不绝地寻求精神科评估,他们认为自己患有某种精神疾病,而且坚持要获得如焦虑症、重度抑郁症、多动症、自闭症谱系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之类的诊断。令人惊讶的是,甚至还有人想寻求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


发生了什么事呢?怎么大家突然都想得病呢?


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会使用这些词语,公开地谈论它们。这在一方面算是进步,但是,今天的年轻人似乎在用各种心理障碍词汇,来取代压力,苦恼这样的词汇。


社会传播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些真正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会在社交平台上展现自己,寻求认同。这容易导致那些也有类似“表现”的人高估或夸大自己的症状。当一些患有抽动障碍的年轻人,为了证明自己真的得病,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自己的视频。精神科就会突然出现有相同抽搐现象的年轻人。



和希望找精神科医生要诊断的情况类似,人们在生活闲聊中也直截了当地使用精神病学术语,轻描淡写似地描述日常的压力或是某种怪癖行为。”你这是强迫症”,”我有躁郁症”,"那个小孩是多动症","他像是自闭症"。虽然这样的谈话更多是闲扯,但这会增加人们对真正疾病的误解。


对某些人来说,自我诊断为他们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解释,让人有种被理解的感觉,把复杂的问题简化,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自己,为无法解释和混乱的事物带来一点秩序。自我诊断成为痛苦的理由,也为自己的不足和遇到的困难提供了很好的理由。还可以提供一种认同感和群体归属感。当然还有现实的好处:病假、残疾福利、保险等。


过度使用精神病学术语;急于给自己下个诊断;临床医生对病人夸大的症状报告信以为真从而过度诊断等等,这些情况最终会给人们带来风险,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药物被过度的使用,而真正的心理疾病却被忽视,人们最后会看不起精神病学。那些最需要精神科服务的人却很难得到帮助,因为医院里挤满了没有必要看精神科的人。



同样,在使用这些诊断词汇时,一些重要的东西被遗漏了——接纳生活本来就是充满压力和痛苦这一事实。尽管现代社会,物质已经非常丰富,生活便利,又是和平时期,但,也许对年轻人来说,现在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压力。许多人要面对越来越多的期望、竞争、压力、选择、信息爆炸、社交媒体等等前所未有挑战。


人们常常会感到缺乏应对能力和忍耐力。去精神科寻找治疗并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正常与异常之间是一个连续体,大部分精神障碍是处在其中的某个位置,并不是像精神疾病诊断手册里写的那样整齐划一。诊断有时候不适用,就像是有个“灰色”地带,许多处于这个灰色地带的人,可能确实有明显的社会心理问题,并且可能从专业帮助中受益。


有问题,并不是一定要通过诊断,得出一个什么病来,才能获得帮助。如果每个人都有精神障碍,那么精神疾病的概念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编译:南风

文字参考: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articles/202201/5-big-new-trends

图片:pexels

心理咨询流程

福州我爱我心理咨询中心预约流程


地图地址

福州我爱我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福州市鼓楼区北二环中路恒力博纳广场2号写字楼524室


关于我们

福州我爱我心理咨询中心微信